
 
实物拍摄
方言和普通话有着共同的“祖先”,都源于古代汉语,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,可谓是“同中有异,异中有同”。正因如此,方言区学生在普通话学习时往往会受到自身母语方言的干扰,而不像学习外语那样,可以完全脱离方言母语的影响,一字一句另起炉灶地学。可见为了提高方言区普通话教学质量,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,教师就必须要了解方言和普通话间的差异性及对应关系。吕叔湘曾经指出:“一种事物的特点,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现出来。……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,就要跟方言比较,无论语音、词汇、语法,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。”下文就以亳州方言为例,重点探寻亳州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,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普—方语音差异研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。
本书中,笔者以静态描写为主,以纵横两面比较为辅,深入细致地描述亳州方言的语音系统特点,概括其基本规律。历时方面,与中古《广韵》音系进行比较探求亳州方言语音演变情况,并总结其规律。共时方面,通过对亳州本地人的语音调查,详细描写亳州的语音系统,并与北京音系进行比较,概括其声、韵、调特点及其配合规律。并在基础上探讨亳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的语音特征,它既非标准普通话,又非地道的亳州方言,而是带有亳州口音的普通话。通过上述研究,以期帮助亳州方言区人们更有针对性、更高效地学习普通话,提高普通话水平,为亳州方言区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。 |